在 2025 年全攻略下面的留言里,不少读者提到想看看有哪些「存钱=买权益」的卡。
确实,近年来由于银行开始打通个人金融服务,除了让持卡人掏钱买权益的刚性年费卡之外,搬砖存钱换权益的产品也多了起来,今天蓝翼就来选择重点的几张来说说看。
汇丰中国信用卡
汇丰中国信用卡
提到存款买权益的信用卡,就不得不提汇丰中国信用卡。汇丰中国信用卡此前的名字有点长——汇丰卓越理财旅行信用卡。或许是感觉有些拗口,所以最近不仅改了卡面,还更换了名字。
汇丰中国信用卡分为两个版本:普通版和尊享版。两张卡的年费兑换政策相当宽松,3600 元的年费可以通过 50 万元的行内资产(卓越理财客户)或 30 万积分来抵免。而 30 万积分相当于 2.5 万国泰里程,这似乎还算划算。
主要权益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汇丰在几乎每一项权益上都标注了「每月优惠权益数量有限,先到先得」。约等于手快有,手慢无?不知道实际兑换的时候好不好抢,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留言说说。
蓝翼认为,汇丰中国信用卡的优势在于:
年费可以存 50 万兑换,对于卓越理财客户不在话下。
缺点包括:
大多数权益都标注了「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数银行那样,明码标价。
积分兑换里程时还需支付 50 元的手续费,每个月最多能兑换 3 万里程。因此,蓝翼建议先积攒积分,等到积攒到足够的积分(如 36 万积分)再进行兑换。
总的来说,汇丰中国信用卡适合那些恰好有环球资金配置需要的中产阶级,如果你在海外有资产,那么倒是可以顺便开一张。
广发臻瑞世界黑卡/广发臻瑞世界卡
广发臻瑞世界黑卡/广发臻瑞世界卡
广发的臻瑞卡明显有在模仿汇丰银行的痕迹,那么学的像不像呢?咱们来瞧一瞧吧。
首先,「君子兰」的卡面设计乍看似乎在向宇宙行的黑白菜致敬,对于一张刚性年费的卡,蓝翼觉得不太妥当?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看权益:
说实话,蓝翼实在是没看出广发臻瑞有什么特别的权益。与上篇「加油卡」里的广发卡相比,臻瑞卡似乎只剩下一个可以用积分兑换半价年费的亮点?而早期的「龙霸天」卡现在已经被广发下架,估计是要为臻瑞卡腾出一个「槽位」?
持有建议:蓝翼觉得广发臻瑞世界卡基本没什么亮点,而广发臻瑞世界黑卡则是刚性年费对不起权益。
中行万事达长城白金/财富/私人银行
中行万事达长城白金/财富/私人银行
在去年年末的信用卡盘点中,蓝翼曾重点分析过中国银行万事达系列卡片。鉴于万事达长城对资产达标客户具备显著权益优势,于是蓝翼决定也把它们纳入横向对比。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
长城万事达白金卡具有最高的性价比,只需在中国银行配置 20 万元的理财产品即可享受其权益。
对于在中国银行存放 100 万元资产的客户,建议通过万事达长城财富先「薅」一笔,同时长期持有白金卡。
至于私人银行客户——超纲啦!
One More Thing:中信悦卡
One More Thing:中信悦卡
老读者都知道,蓝翼很早就推荐大家把「活钱」放在中信,并用中信悦卡消费。毕竟这种需要灵活取用以防万一的钱,何不放在中信里攒点积分用呢?
左边那张是金卡,比例为 100:1,右边那张则为白金卡,50:1。蓝翼认为如果有需求直接上白金卡。因为就算配上 8 倍积分,金卡的比例也不好。
玩法很简单,就是存 20 万到中信,然后无脑刷刷刷一个月,可以拿满 7.087 倍的积分。由于悦卡执行阶梯积分,因此大家对比自己的消费估算即可。
结语
结语
信用卡作为一种消费工具,正在成为银行获取高价值客户的工具,并将其与个人金融的其它产品的打通。近年来,随着信用卡从跑马圈地式的规模扩张向以质取胜的精细化运营转变,我们可以发现银行越来越注重对信用卡风险的控制和成本收益的核算。
这也导致了此前「大放水」时代的很多「神卡」的落幕,一些曾经作为标配的权益开始逐年温暖。为了稳定收益,银行除了直接向用户收取年费,来「购买」权益外;还有一条路,就是用存款换权益。这不仅能够平衡银行的收益,打通存款与消费两个业务模块,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蓝翼在梳理此类产品时发现,这些产品似乎并不多,不知道是银行内部业务划分和部门 KPI 的问题,还是其它原因呢?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呀。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起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