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偏见,或许比权益创新更重要。
这几天蓝翼身体不太舒服,所以更新频率也少了,大家见谅。本来本周想偷个懒,结果和朋友闲聊天发现个好玩的事情,索性就「水」一篇,也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故事来自朋友溜达时拍的一张照片——
相信不少朋友都见过,招行的线下推广活动,其实不止招行,中信等也都做过类似的,参与活动或者办卡,就可以领取反诈小熊的,也算是中规中矩的营销。
不过有朋友提醒,这个线下领小熊的活动,可是在小红书上引起了不少吐槽。蓝翼好奇去搜了下,还真是——
类似的帖子,用「招商银行」、「小熊」为关键字能搜到不少,而且不止招行,中信等银行也未能幸免。除了不能现场拿小熊这一点,从帖子内容和留言可以发现,小红书上的不少用户,对「办信用卡」这个事情,是有相当的抵触情绪的——泄露个人信息、手续费、要交年费等等,还有的在整理一旦不小心「被办了卡」如何安全彻底地销卡销户……
估计这也让银行的员工和很多习惯用卡的朋友,感觉哭笑不得吧?蓝翼也看到下面有人在认真科普——不是所有卡都收年费,如何刷卡免年费,以及新户礼有什么等等,但似乎应者寥寥。
这些年,随着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的兴起,银行和卡组织也越来越希望通过增加在这些新平台的曝光,来吸引新用户,尤其是年轻群体,但从蓝翼的观察来看,似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一方面,是新兴平台对这种消费金融类的内容抱持着谨慎的态度。蓝翼此前也试过把公众号的内容同步到小红书,但估计是没有认真钻研平台的规则和玩法,要么小眼睛个位数,要么就不知什么原因直接被「咔嚓」了,顺手搜索了下,似乎在上面也没有什么垂直做类似内容的博主。
另一方面,则是平台用户对信用卡产品的天然警惕性,或者说是抵触情绪。这一点蓝翼也是没料到的,毕竟作为一个专业分享信用卡和常旅客内容的博主,可能在特定的圈子里久了,视野也受限——认为一张信用卡的便利性和好处,是不必赘言的。
但就像这个小熊系列的帖子下面,大家看到的留言一样,对于信用卡,不少人还是陌生甚至是抗拒的,这个时候说权益、说优惠都过早,更需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信用卡的本质是什么,安全性如何保障,如何不产生额外的费用……这些看似过于基础的内容。
结语
结语
记得在不久前,蓝翼曾经写过一篇二维码与信用卡优劣势对比分析的文(点此回顾),其中也提到在快捷支付全面普及的今天,信用卡产品在国内的存在感正在被剥夺,很多年轻人可能需要等到第一次出境游、第一次海淘或者留学才会接触到信用卡的必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和卡组织在谈及如何吸引年轻用户,如何扩展新客群的时候,可能不单单是开卡的便捷性、权益的灵活性,或者是卡面的个性化,而是需要回归到信用卡产品的本质——你为什么需要一张信用卡,这或许是所有从业者需要共同解决的一个课题。
蓝翼的读者中,有的是多年的信用卡玩家,也有不少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从业者,大家的感受来看,身边的朋友对信用卡是怎样的态度呢?对于这个问题你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里讨论呀。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起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