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没有废话,没有套路,帮你摆正心态,获取流量,赢得粉丝。
开始写工作日志,在心里想你的想法,或持续把过程公之于世,你就可以与顾客建立一种关系,让他们看到产品背后的灵魂人物。观众与读者不只想发现绝佳的作品,他们也渴望可以帮他解决一些问题,通过放下自我,分享过程其他人与我们及作品的持续联络成为可能。
无论你是否会分享,记录下你在创作过程中的点滴都有其好处。你可以把自己埋头苦干的作品看得更清楚,感觉到自己在进步,等你准备好可以分享时,就会有满手的素材。
每天晒出你和你的工作,可以让我的脑袋运作的时间单位就只有"天"。每天在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找个时间,回去翻看你的记录, 找出创作过程中可以分享的小片段。你还在摸索初期,那么可以分享你受到什么影响、灵感从何而来;你在创作计划的执行中期,那就分享你的创作方法或作品的草稿雏形;你刚做完一个计划,那就晒出完成的作品,分享剪剪贴贴后没放进作品里的遗珠,或写一写你的感想;你有很多创作计划要面世,也可以报告一下进度,说一说人们如何与你的作品互动。不要担心文字不够完美。
科幻小说作家西奧多·斯特金 (Theodore Sturgeon)曾经说,万物有九成皆垃圾。
我们的作品也是如此,问题是我们不一定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正因为如此,把作品放在众人面前,观察他们的反应就变得很重要。
艺术家韦恩·怀特(Wayne White)说:"有时候你很难拿准,这时就需要一点社交媒体的化学变化, 你才能看到其中奥妙。
如何增长我们的流量?
"存量与流量"是经济学的概念,作家罗宾·斯隆(Robin Sloan)曾将它用来描述媒体:流量就是新闻快递,是发文和推文,是每天甚至更短周期内的信息更新,它提醒着人们你还存在。存量则是比较耐久的新闻专题,放了两个月(或 两年)都还是一样有趣的内容,是人们去搜寻才会找到的东西,缓慢稳定散播,随着时间流逝,爱好者有增无减。所谓准则就是维持流量的同时稳固存量。我个人的经验是,你的存量最好是通过搜集、组织、增加流量而来。
社交网站的功能就像开放的笔记本——让我们将思考过程写出来,与人交流,进而激发更多想法。但是记笔记有一个要诀,就是要复习才能物尽其用。你得翻看、玩味过去的想法,才看得出过往思考的脉络一旦你养成每日分享的习惯,就会开始注意到分享内容中的主题和趋势,从而在流量中找出模式。
1为什么说有自己的网站很重要?
社交网站很好,但也有起起落落,公众号、博客是把流量转为存量的理想工具:单看一篇文章没什么,但是几年来累积发表的就是你的人生成就。拥有自己的地盘,好处是可以为所欲为。你的网站就是你的势力范围,不需要听命于人。努力维护,它就会有自己的价值。无论读者潜水或现身, 你都要努力经营,随时准备好面对读者。
2:如何对待别人的谩骂?
我们都有一些喜爱的东西会被他人当成垃圾。你必须有勇气继续喜爱你的垃圾,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多元及影响的扩散力,别人对文化的评价有高有低,而 我们能用独特的方式混合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一旦你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让别人的评论破坏了你的心情。不要觉得享受你喜欢的东西是一种罪恶。
3:怎样才是最好的分享方法?
我遇见了许多有趣的人,每个人都喜欢精彩的故事,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轻松松地说出来。这个技巧需要花一辈子学习。所以要好好研究最棒的故事,然后寻找属于你的故事。越常分享,就越能说得精彩。"如果你想把学到的东西藏在心里不分享给别人,这样不但可耻,还会有毁灭性的结果。 但凡是你不愿意敞开心怀、掏心掏肺给予的知识,也终将失去。某天你打开知识的保险箱, 只会发现尘土。
教导别人并不会贬低你工作的价值,反而是增值。
你教某人如何做你的工作,其实是让别人对你的工作更有兴趣, 大家会觉得与你的工作更亲近,因为你让他们见识到你所知道的东西。
作家尼尔·盖曼(Neil Gaiman)说:"成功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世界都会算计着不让你做自己的事,因为你已经成功了!要避免工作陷入泥淖,最好的方法就是永远不要失去动力。
如果你觉得已经学到了这一行里所有应该学的东西,那就是时候改变跑道,找新的东西来学,这样你才能继续前进。不能因为精通了某项技艺就自满,你必须鞭策自己再回到 学生的身份。
作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说:"无论是谁,在回首前一年时,如果不会觉得尴尬,大概是因为学习的东西还不够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