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议论消费贷的扩容,那你知道吗,消费贷和城投化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城投债是我国经济的一大隐患,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化债,目前城投债的风险已经明显降低了。
有人总结过,化债工作有3个要点:高息债化低息债,短期债化长期债,非标债化标准债。
现在我们回过来看消费贷,也一样。
1、高转低。信用卡分期或网贷的利率大都在5%-10%间,而消费贷大都5%以内,这便是"高转低"。
2、短转长。经营贷通常是1年期,信用卡刷卡是按月还款,信用卡分期或网贷通常最长36期,而消费贷延长到7年,典型的"以时间换空间"。
3、非转标。网贷是非标金融,套现是非标金融,将这些非标贷款转为标准的消费贷,利率更低,更有利于管理,很明显的"非转标"。
举个例子,小黄是个失败的创业者,他因经营不善欠下的10万卡债,已经越滚越大,从分期还款,到借网贷还款,现在累计负债20万。
每月的利息都要2000多,本金更是遥遥无期。小黄活得很辛苦,根本看不到未来,整日徘徊在崩溃的边缘。
但这时,招行给了他20万的闪电贷,年利率2.58%,最长能分7年。
他按照7年的等额本息,每月只用还2719元,坚持84个月,就能把债务全部还清。
这下小黄彻底解放了,生活也恢复正常了。
7年虽然很漫长,但只要认真工作,日子就有奔头!
当然,小黄的故事是不现实的。
按照他的征信记录,招行基本不可能给他20万的2.58%闪电贷。或许要5.8%的利息,且只有5万。
但即使只有5万,也能让小黄解脱出来,去置换那些10%以上的高息网贷。
这次的消费贷,肯定是遍及全民的大利好,优质客群、普通客群和风险客群,都能受益。
比如公务员能有50万的2.6%,普通人能有15万的4.5%,高负债人能有5万的8%,各有各的额度。
让更多的小黄们,摆脱债务的压力,过上正常的生活,就是这场消费贷放水的社会意义。
这样他们不再担心逾期,也敢于花钱消费,经济会复苏,社会也更和谐。
谁都不想暴雷,更不想当失信人,尤其是年轻人。
即使他已经负债累累、资不抵债,但只要资金链没断裂,能按时付息,他是不会选择逾期的。
就跟打牌一样,只要没下牌桌,就有翻本的机会。
就好比房贷,6%的房贷我还不起,但3%的房贷我还得起。但好多人,在存量房贷批量下降前,就倒下去了。
以时间换空间,等机会,等变数。
只要我能坚持下来,熬过冬天,说不定房价就回升了,说不定工资就涨了,说不定股票就回本了。
现在政府奖励生育的力度越来越大,说不定过几年,年轻人靠生娃就能偿还债务了。
我之前还是太保守了,我原本以为低于3%的消费贷,会是公务员、理财客户等优质客群为主,一般人拿不到。
谁想银行的步子迈的很大,比如招行2.58%的闪电贷,是大小通吃的狠人。
我认识好几个人,都是普通公司的上班族,也拿到了招行30万2.58%闪电贷。
有个朋友更厉害,刚看到招行给了30万2.58%的闪电贷,又看到交行给了30万2.8%的惠民贷。
原本是没钱没想法,但有钱了就心潮澎湃。现在他看着60万的低息消费贷,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了。
"如果连2.58%的资金都不敢拿,我这辈子还会有出息吗?"
这波消费贷的大放水,人与人的差劲是很大的。
同样是招行的闪电贷,有人是30万的2.58%,有人就1万的5.59%。
这也不用骂银行,毕竟开银行是赚钱的,不是做慈善的。
银行的第一目标,不是帮助缺钱的人;
银行的第一目标,是保证贷款能收回来。
开银行本来就是要权衡风险和收益,先控制好风险,再拼命的喂贷款,就对了。
利率跟风险是挂钩的,像利率10%的贷款,银行能承受8%的坏账率。
可这2.5%的贷款利率,银行最多承受1%的坏账率。
但5%的贷款利率,银行又能承受3%的坏账率。
难道叫银行把2.5%的优惠贷款,借给高负债的网贷老哥吗?
信用卡冷场了,消费贷登场了。
这场金融大戏会很精彩,影响深远,大家别只当观众看戏。
我就想问问,水来了,装水的盆子你准备好了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