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医改这件事。
主要是前段时间关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争议非常大,什么血压不降、麻醉不睡、抗生素过敏等等,再加上看了网上有些人的经历,让咱们这种普通老百姓看了有点慌。
那啥是医改呢?
在说这件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我们国家居民2023年的住院率有21.3%,而国际的平均水平是12%-15%。
对比之下咱们这可就高了近一半,虽然没说是否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但这个不合理的住院率肯定得想办法控制。
所以医改这件事,也是为了减轻医保的压力,同时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目前的控费手段一共有三个方面:
集采
通过竞价的方式将一些药品器械的价格打下来纳入医保;
DRG/DIP支付模式
以前是医院花多少医保报多少,现在把类似疾病病分到了一个组里面,不同的组支付标准不同,医院得按照这个标准来治疗,超出的部分自行承担,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过度医疗的情况;
医生年薪制改革
同一个地区内医生收入只与职称相关,减少为了增加灰色收入导向的用药和过度治疗问题。
医改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控费,通过一些手段把社保中的医保、医院以及患者的支出打下来,降低整体的医疗压力。
比如DRG/DIP支付方式修改后,医院和医生为了控费可能会偏向更保守的治疗方案,以及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毕竟如果治疗超出了打包的价格,那可能就要由医院来自行来承担,最终还是得由医生来买单。
还有就是医生年薪制改革后,顶级的那种医生很可能为了生活会跳槽到外资医院、私立医院,即使在公立医院挂职估计也是一票难求,而去私立医院的话,不走社保自己出钱是很贵的。
但哪怕一直饱受争议,医保的压力也确实很大需要得到释放,所以医改这件事就跟延迟退休一样是必须且必要进行下去的改革了。
对于咱们老百姓而言,除非直接跳出医保体系去私立医院自费看病,否则只能提前准备一些手段,去尽可能的减少医改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这段时间也和一些业内的朋友聊了一下,他们那边普遍给出的建议是,如果想把就医影响降低到最小,那就得在社保的基础上,再买一份有针对性的百万医疗险。除此之外,如果预算充足可以再买一份重疾险。
社保这个东西就不多解释了,国家给咱们最最基础的就医保障,那是必选的,俗称薅国家的羊毛。
下面聊聊商保。
1
百万医疗险
百万医疗险主要是可以与医保一起使用,医保报销后超过免赔额(通常是1万)的剩余合理费用,比如住院费用、特殊门诊费用等可以100%报销,每年有百万报销额度。同时目前主流的产品都是能20年保证续保的。
本来有社保+百万医疗险可以很好的解决大病费用的问题,但在医改的影响下我们将会面临2个问题:
医保控费
大量原研药退出医院,医院集采的药,药效难以确保,只能想办法在外面买原研药或进口药。而之前大部分的百万医疗产品在支持医院外购药报销方面,其实没有很多的保障。
医保DRG改革进行医保控费
人均的住院费用下降了,意味着能大多数有1万免赔额门槛的百万医疗险,后续能理赔报销到的概率降低了;
所以尽量找那种支持外购药报销,以及支持0免赔额的,实在不行那种没理赔免赔额能逐年递减的产品。
后续普通的百万医疗险在医改的影响下,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非常遭人"嫌弃"了。
之前也一直在研究有没有好的产品可以同时解决这些问题,毕竟就医问题事关我们每个人,但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直到最近才找到了一款符合上面说的那些要求的产品,就是近期新上的产品:
星相守支持院外购药的责任,住院期间,医院没有的药拿着医生的处方去外面买,也能报销,没有清单限制(不然不在清单上的药品或者清单变化后可能就不能报了)。另外,它还可以附加针对癌症的昂贵院外购药报销。
它也支持选择0免赔,不过价格会比较高,觉得太贵选1万免赔额就行(买了后没发生过理赔,它每年可以少1千元免赔额,最多可以降5千)。
2
重疾险
重疾险的赔付是给付型,只要达到合同内约定的理赔条件,保险公司就赔一笔钱。
这笔钱与你在医院治疗花了多少钱没有关系,可以用来弥补治疗费用、康复费用、收入损失等。
这个险种在医改背景下会更重要!因为有钱就能弥补百万医疗险无法覆盖的"费用缝隙"。
目前性价比更高的是达尔文11号
基本的重疾、中症、轻症保障都有,同时因为意外导致的重疾理赔额外赔30%,买50万保额就赔65万。
除此之外,达尔文11号还免费送了个责任:60岁前没发生重疾理赔,60岁后住院每天能赔付0.1%的基本保额,买50万保额是500元/天,每年最多赔90天,大大提升了获赔概率,毕竟年纪大住院概率还是挺高的。
价格方面,30岁买50万保额,分30年缴费,保障期限选终身,男性5985元/年,女性5600元/年,同等条件下超过了99%的同类产品。
考虑到可能有童鞋需要,也拿了个咨询通道,免费的,有什么想了解的比如保险知识、产品细节等都可以点下面预约顾问咨询。
预约后,记得关注0755或者本地座机来电,别当骚扰电话给挂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